" />
由叶伟民导演的《绣花鞋》以烟雨朦胧的江南水乡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使得该片少了些恐惧,多了些哀愁。 整部电影要表达的是一个女性的欲望与道德、人的愚昧与邪念的故事。我们知道这种关于“贞节牌坊”、“浸猪笼”、“点天灯”的故事非常多,它们有个共同之处就是爱欲在“贞节牌坊”这一传统伦理道德的压抑下,想要挣扎、想要冲破束缚,获取自由,结果酿成了悲剧。这种悲剧的结果就是把善良的人变成厉鬼,然后善良的人再用厉鬼的身份与恶人斗争。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伦理道德往往压抑着情欲,使情欲处于非常隐秘、非常脆弱的境地。我个人认为电影《绣花鞋》其实并不是要给我们讲述一个鬼故事,而是要告诉我们关于贞节牌坊上的绣花鞋的故事,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个关乎情与理、欲与法相冲突的故事。
本片的商业化痕迹浓重,加之导演刻意注入了一点史诗传奇色彩,冲淡了原本的主题思想,使得情与理、欲与法的冲突显得不那么强烈,把导致这场悲剧的直接原因引向战争。
是战争让两个女人等候,一个等回来了,一个可能要用一生等待。但等回来的那一个也是一个废人,腿都没了,还要啥鞋?希望得到了满足,欲望却落了空,于是在那棵树下悲剧发生了。
电影里绣花鞋是欲望符号的代表,越漂亮的绣花鞋越容易激化矛盾。因为漂亮的东西和丑恶的东西一样,都是邪恶的化身。绣花鞋,你一旦脱下它,它就是恐怖、邪恶、死亡的化身。那时候的绣花鞋不是穿在脚上,而是挂在贞节牌坊上,寓意贞节的象征之物!
今天的绣花鞋更不是穿在脚上,而是摆在贞节牌坊上的让人们审视观赏之物!我想这也许就是电影要传达给我们的一种意思吧。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