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舞台上的将相官富等,都穿厚底靴。薄者寸半,厚者三寸四五。有人以为靴底是木头的,其实靴底是用纸一层层糊的,底面置以薄皮,再用线纳防磨,四周敷以白粉。靴统大多用黑缎、黑绒制成。一般人穿它走路会感到艰难吃力,然而有功夫的戏曲演员,足登厚底,能做出各种繁难身段
时间:2023-12-26  |  阅读:35
“西皮”唱腔是京剧唱腔的主要曲调之一,源自秦腔、汉调。它的演唱用胡琴伴奏(个别有用唢呐的),胡琴定弦为“——3”弦,即里弦,外弦3。“西皮”唱腔一般是眼(弱拍)起板(强拍)落,它的上、下句均有较为固定的落音,如生角上句多落在“2”或“3”音上,下句多落在“1”音上;
时间:2023-12-26  |  阅读:4
京剧脸谱是把眉、眼、鼻、嘴、脑门、脸纹加以夸张、变形、美化,组织巧妙的图案勾绘在脸上,以不同的构图谱式来表现各种人物类型。常用的构图谱式有:“老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花脸”、“歪脸”、“元宝脸”、“水白脸”、“揉脸”、“象形脸”、“丑角脸”等
时间:2023-12-26  |  阅读:2
“揉脸”(又名整脸)全脸揉一主色,再勾出眉、眼、鼻窝和纹理,如《铡美案》的包拯揉黑脸,《单刀会》的关羽揉红脸。 “象形脸”多用于神话人物,常把飞禽走兽的形象人格化,勾在脸上,如孙悟空的“猴脸”,牛魔王的“牛脸”等。 “丑角脸”(又名“小花脸”)主要是在鼻梁上涂白
时间:2023-12-26  |  阅读:2
古代君王身边,都不乏一些搞笑的高手。他们利用吟诗作对、模仿秀等多种方式向君王进谏,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搞笑程度或许比不上现在的笑星,但是他们却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文化搞笑”风格。 东方朔相声界的祖师爷 西汉的东方朔学识渊博,谈吐幽默,算得上是相声一行的祖师爷了。
时间:2023-12-26  |  阅读:3
脸谱是我国传统戏曲的一种独特的化装艺术。在戏曲舞台上,脸谱塑造了一些形象鲜明、性格突出的历史人物:如关羽、包拯、项羽、曹操、鲁智深、张飞、孙悟空等,深受群众喜爱。 脸谱的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戴假面扮演古人之事。至北齐时,因兰陵王常戴假面上阵交战,故演戏中
时间:2023-12-26  |  阅读:4
之前倒是写过一篇《千娇百媚话醉酒》的长篇文章,分两集详细地剖析了《贵妃醉酒》这出戏的表演特色,也粗略地讲述了该戏的脉络,力图还原一个完整的模式,但水平有限,只是根据所存资料,描述一个大概而已。 这出戏最早大致有:路三宝、余玉琴、水仙花等不同的表演风格,但其
时间:2023-12-26  |  阅读:4
旧时戏班有很多规法、警言及师传训语,因历史条件所限,有些条款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但其中绝大部分寓意深长,对保证演出质量,维持后台秩序,以及剧界同仁团结友爱,尊师爱徒,注重戏德等方面,都是有意义的。我们不应将后台旧规全视为糟粕,要善加剖析。凡其取意有益于对青
时间:2023-12-26  |  阅读:4
晋剧《五雷阵》中的特技之一耍“拐子”,向为观众称道。 拐子,本为孙膑受刖刑后借以助步的拐杖。由于孙膑在《五雷阵》中被神化,故而拐杖不仅成为其作战使用的兵器,且有双拐一并,可打掉敌人五百年道行的“特异功能”。演员表演所用的拐子,分木拐和纸袍两部分。木拐之棍长
时间:2023-12-26  |  阅读:23
河北梆子由山陕梆子演变形成后,到清光绪时便进入繁荣期。出现了郭宝臣、侯俊山、田际云等名家,此外,还有灵芝草、达子红,十二红等一大批技艺很高的演员群,把河北梆子舞台装点的绚丽夺目,剧种地位迅速提高。它的兴盛动摇了当时北京舞台上皮黄戏(京剧)的地位,两剧种争芳
时间:2023-12-26  |  阅读:7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1.0435秒, 内存占用1.69 MB, 访问数据库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