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腔”源于徽调,伴奏用笛子。其落音规律与“四平调”相同,节奏亦有许多相同之处。“吹腔”的开唱没有“过门”,仅由鼓板击节为“扎”或“哆哆”,然后在板起的后半拍或第二拍开唱。“吹腔”曲调平稳流畅,适于表现平静、沉稳的情绪,如《奇双会》《武松打店》,唱的就是“
时间:2023-12-26  |  阅读:5
“四平调”源于“吹腔”,胡琴伴奏用“5.--2”弦,伴奏过门与“二黄”唱腔相近,一般把它归入“二黄”唱腔之列,但它的板眼规律特殊,上句板起板落,下句眼起板落,它的落音规律又与“西皮”唱腔相同,下句不论生、旦均落“1”音,所以它具有“西皮”、“二黄”唱腔的双重特
时间:2023-12-26  |  阅读:6
念白在京剧里是很吃重的一门功夫。京剧念白可分为韵白、京白和方言三大类。 韵白采取湖广语音加以美化,稳健庄重,韵味浓厚。因为、京剧的主要声腔西皮、二黄最初流行于安徽、湖北等地;从而在吐字归音上,因循了湖广音的念法。 老生戏中以念白吃重的剧目有《四进士》《甘露寺
时间:2023-12-26  |  阅读:4
“两下锅”是梨园术语。同一台戏的剧目中,“梆子”、“皮黄”花插着演,当时把这种演唱形式叫做“梆子二黄两下锅”。 在同一出戏里也有“两下锅”的演法,譬如:过去演《翠屏山》,前半出“石秀吵家”唱“皮黄”;到了“杀山”一折,石秀上场就改“梆子”了。 在清朝未年,这
时间:2023-12-26  |  阅读:6
“二黄”是京剧唱腔另一个主要曲调,也多用胡琴伴奏(个别有用唢呐的),用“5——2”弦。“二黄”唱腔上句生角多落“1”音,旦角多落“1”音;下句生角.多落“2”音,旦角多落“5”音。它的板类也很多,曲调也富于变化,具有表现多种情绪的演唱功能。由于它的曲调较为平稳,音
时间:2023-12-26  |  阅读:3
“南梆子”来源于河北梆子的曲调,京剧把它吸收变化,成为旦角及小生的特有唱腔。它的胡琴伴奏用“6——3”弦,唱腔的板眼规律及落音规律均与旦角的“西皮”唱腔基本相同,所以它属于“西皮”唱腔的一种曲调。但它的曲调及“过门”具有自己的特殊旋律,较为舒展明快,很适于表
时间:2023-12-26  |  阅读:4
越剧发源于浙江省嵊县一带的农村,是由嵊县演唱故事的民谣山歌与邻县余姚扮演故事的秧歌,结合而成。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初时叫做的笃戏。 的笃戏(又名小歌班)起源于清末。它用一副拍板和一个竹节笃鼓拍节,另一人敲刘海签,其声“的笃”,故而得名。开始是农民于农闲
时间:2023-12-26  |  阅读:4
传统戏中的人物就坐时,由于剧中的规定情境、人物关系的不同,搬让坐的人的回答也有区别。 在皇宫中,皇帝或皇后对一些有威望的老臣说“赐坐”,那么老臣必须要说“谢坐”。因为在封建社会里,皇帝或皇后给予大臣点儿什么,都谓之“赏”或“赐”,即使要你的命,也叫“赐死”
时间:2023-12-26  |  阅读:4
最近,中国戏曲学院实验京剧团演了《对花枪》,老旦扎硬靠,使大枪,这在京剧舞台上已多年不见了。 有人以为,老旦就凭条嗓子,根本没武戏;唱老旦的演员也不练武功。其实,老旦有武戏,而且长靠短打全有。比如《战黄花》《辞朝》的佘太君全有扎硬靠的场子,《樊江关》的柳迎
时间:2023-12-26  |  阅读:4
谈到脸谱,会很自然地使人联想“大花脸”。其实,除了净行、丑行之外,京剧的生角、旦角也有脸谱。 生角中的红生多用朱红揉脸,用黑色勾眉眼及鼻窝。如《古城会》的关羽、《斩黄袍》的赵匡胤等。至于《盗魂铃》的猪八戒则纯属脸谱中的“形象脸”了,因其唱工繁重,故不戴假嘴
时间:2023-12-26  |  阅读:5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8507秒, 内存占用1.69 MB, 访问数据库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