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板式的多样性。谷城越调属板腔体,其板式有:[慢板]、[垛板]、[二流板]、[大起板]、[导板]、[飞板]、[箭板]、[滚板]等。这些板式除独立成段外,相互转板连接运用也非常灵活。越调戏曲板腔体系在长期的发展衍变过程中,形成了这样一套功能完备的板式体系和表现方式,就
时间:2023-12-25  |  阅读:7
“本夹边”和“尾音翻高”的演唱方式谷城越调的演唱方式,在沿袭了山陕梆子“男女同腔同调”等某些演唱特征的基础上,除了旦角、贴角用假嗓演唱以外,其他各行当皆用真、假嗓结合演唱,具有“本音报字,假嗓行腔”的演唱特征,这就是谷城越调的独创“本夹边”唱法。还要求净、
时间:2023-12-25  |  阅读:12
越调自诞生地四外流传时,“音随地改”,形成了“上路”“下路”“南边”等地域流派。 上路越调以南阳为中心,又称豫西越调、南阳越调、大越调,是越调的母调。质朴、婉转、细腻、典雅而又不失豪放、粗犷、大气,有秦腔的元素,人们认为这是“南昆北弋东柳西梆”中的”西梆”
时间:2023-12-25  |  阅读:6
越调起源于曲牌体,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加入了板腔体,最终成为一种曲牌体与板腔体合一的独特剧种。越调曲牌多来自民间音乐和其他戏曲剧种,分弦牌和笛牌两种共计两百多个。越调的板式也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慢板、导板、飞板、流水、哭腔、吹腔、铜器调、杂调、赞子、紧打慢唱
时间:2023-12-25  |  阅读:7
河南越调的音乐丰富,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之说。 九腔 前五腔分别叫一腔、二腔、三腔、四腔、五腔,都属于[慢板]。从第六腔始转[流水]。但也可以从第二腔或第三腔或第四腔转[流水]。第六腔称彩腔。第七腔称吹腔,属于曲版体。第八腔称昆腔。第九腔称哭腔,速度较快。 十
时间:2023-12-25  |  阅读:13
河南越调原称四股弦,因主要伴奏乐器是象鼻四弦。在清朝乾隆年间已在河南南阳一带流传,至咸丰时已流传到邓州(原邓县)、禹州、许昌、郑州、商丘、周口一带。因其也采用河南方言演唱,旋律与豫剧有相通之处,也是大小嗓结合。不过越调有自己的演唱风格,不仅有表现民间风情的
时间:2023-12-25  |  阅读:6
越调历史悠久,在清代乾隆年间,已经在河南南阳等地区广为流传。随后渐出现了越调剧社,并在清末形成了独特的剧种并逐渐走向兴盛。在剧种成后逐渐了三种独特的演出形式,分别是皮影越调戏、木偶越调戏以及越调大班戏。这三种演出形式,至今仍在在河南南阳、湖北北部以及安徽西
时间:2023-12-25  |  阅读:7
谷城越调,也称湖北越调,是自明清时期以来,主要产生于谷城一带,流行于鄂西北地区的地方戏曲,曾经是盛行于史上的湖北地方戏曲大剧种。汉水流经谷城的这一段水路在当地俗称襄河,又称之为襄河越调。越调唱腔高亢,尾音翻高,又称为高腔越调。为区别于河南省的小越调,民间多
时间:2023-12-25  |  阅读:20
河南越调音乐由于其历史悠久,既有较多的曲牌,又有较完整的板腔。唱腔主要为“越调”,有时也兼唱“吹腔”、“昆腔”、“七句半”等。伴奏乐器以四胡(俗名“上天梯”)为主(因而越调也有时被称“四股弦”),卧笛、月琴为辅,后来逐渐增加了短杆坠胡、闷子、二胡、唢呐、三
时间:2023-12-25  |  阅读:22
河南越调,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为河南三大剧种之一。其演出形式有三种:第一是皮影越调戏;第二是木偶越调戏;第三是越调大戏班。这三种演出形式迄今仍在湖北北部,安徽西部和河南的南阳一带农村流行。河南越调音乐由于历史悠久,既有较多的曲牌,又有较完整的板腔。唱
时间:2023-12-25  |  阅读:26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4.5581秒, 内存占用1.69 MB, 访问数据库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