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脸”是将化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往脸上一抹,便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要全部变,则油彩涂于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如果只需变某一个局部,则油彩只涂要变的位置即可。如《白蛇传》中的许仙,《放裴》中的裴禹,《
时间:2023-12-25  |  阅读:2
高腔是川剧中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声腔形式,主要特点是:行腔自由,为徒歌式,不用伴奏,只用一副拍板和鼓点调剂节奏高腔的唱腔高昂响亮,婉转悠扬,铿锵有力,并有帮腔和之。打击乐采用大锣大鼓,贯穿于曲牌始终,使帮、打、唱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演唱过程中,宣叙
时间:2023-12-25  |  阅读:4
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川剧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
时间:2023-12-25  |  阅读:2
“小锣”也属锣的一种,因锣面较小而得名。铜制,圆形,直径约22厘米,中心部稍凸起,不系绳。演奏时用左手指支定锣内缘,右手持一薄木片敲击发声。它的音色明亮 清脆。小锣在京戏中也称京小锣,它与大锣在京剧中随着表演动作的节奏敲击,起着衬托和加强效果的作用。它在锣鼓
时间:2023-12-25  |  阅读:2
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川剧演员在演出前,要在面部用不同色彩绘成各种图案,以展示人物的身份、形貌、性格特征。历史上川剧没有专职的脸谱画师,演员都是自己绘制脸谱。在保持剧中人物基本特征的前提下,演
时间:2023-12-25  |  阅读:2
小鼓,是壮、侗、彝、土家等族棰击膜鸣乐器。流行于广西、贵州、云南、湖北、湖南等省区。各民族的小鼓,因流行地域和使用场合的不同,在形制上也有区别,它们多用于民族传统节日、婚丧喜庆场合、民间器乐合奏和戏曲伴奏。属双面膜鸣乐器,无固定音高, 但发音频率高于大鼓。
时间:2023-12-25  |  阅读:2
田蔓莎,女,川剧旦角、导演。1979年开始从事川剧表演艺术。1993年以后,田蔓莎在参加川剧艺术表演的同时,开始从事艺术教育、艺术创作、艺术管理和艺术交流等工作。是中国当代川剧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国当代川剧改革的先锋派人物。田蔓莎,四川省青联副主席,四川省川剧学
时间:2023-12-25  |  阅读:3
化妆能有效地帮助观众认清剧中人的本来面目,是演员角色化的重要条件之,在演出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川剧化妆的程序是扎网巾、擦护油、上粉、涂脂、描眉。画眼、勾脸、定妆、勒水纱、贴鬓脚等。现择其中主要者简介如后。扎网巾:包括戴发网和各色绫帕。其作用将演员的头发遮住,
时间:2023-12-25  |  阅读:1
萧遐亭(?――1916年)四川绵竹县人,人称萧老长,幼读经史,曾中秀才,因酷爱川剧与艺人过从甚密被革除功名,萧对此不屑一顾,毅然“下海”唱戏,由于文化修养甚高,理解力强,所演之戏均超人一格尤善演红生戏,塑造的关公,庄重威严,活灵活现。萧遐亭素有活关公之称。
时间:2023-12-25  |  阅读:1
蓝光临(1935年9月―),男,川剧小生。四川广安市人。1945年夏,考入《三三川剧改进社》工须生,7年结业。十岁登台,其《空城计》、《杀伯奢》等剧,屡见挂牌“来函烦演”,而驰名各地,《伯牙碎琴》赢得挂红放炮,《阳河堂》更被观者连点三夜演出。1953年加入四川省川剧院,
时间:2023-12-25  |  阅读:2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658秒, 内存占用345.55 KB, 访问数据库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