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为什么成为小商品中心 70年代抓住了机遇

 2024-05-14  阅读 4  评论 0

摘要:在中国2800多个县中,这个县是最特别的。他没有任何交通优势。但却成了全世界小商品的聚集地。它不靠江,不靠海,没有铁路的优势

在中国2800多个县中,这个县是最特别的。他没有任何交通优势。但却成了全世界小商品的聚集地。它不靠江,不靠海,没有铁路的优势,四面环山。这种地理环境下的县,和中西部的县没什么区别。只有他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地方。是浙江义乌。

义乌为什么成为小商品中心 70年代抓住了机遇

说起义乌,很多人都很熟悉。可以在家里拿出几件义乌的家居用品。很多人也知道义乌的小商品。但是,张毅今天要告诉你的是,为什么这么偏僻的地方,却成为了世界的商品之都。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而且义乌不是生产小商品的地方。但是今天义乌可以做全球生意。成为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县,超过江苏昆山、江阴。欢迎来到大千史圣。我是张毅,今天我来分析义乌的发展历史。

义乌为什么值得分析,不是因为它现在经济发达,也不是因为它是世界的商品之都。但义乌人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他的地理条件其实很差,山地丘陵占90%以上,没有交通优势。农业时代,义乌人过着艰苦的生活。土地粘粘的黄红相间,下雨时泥泞不堪,干旱时土地不保水,所以农业收成很低。在义乌,河边有利于甘蔗的生长环境,所以人们大量种植甘蔗。因为交通限制,多余的甘蔗只能做成红糖。追溯历史,义乌的制糖手艺从宋代开始流传,清代的县志中也有记载。到了50年代,义亭镇以红糖之乡闻名,义乌的红糖在华南、华东都很有名。面对农业低产,义乌人不得不挑着担子出去卖红糖,在经济不发达的年代很难拿回现金。挑出一担糖,换成鸡毛。这是义乌最早的红毯变鸡毛的故事。

鸡毛变回后,优质羽毛制成鸡毛掸子,作为农副产品出售。鸡毛与草木灰、人畜粪便混合制成苗根肥料,逐步解决土地贫瘠,促进农业生产。随着红糖变鸡毛的“糖熊”团队不断壮大,形成了有组织的团队,大家分工明确。商品不再局限于鸡毛、红糖,而是转向山区一直紧缺的小百货、日用品。销售范围不再局限于义乌,业务范围扩展到江西、湖南等省份。因为义乌人首先是扛货卖货,不能选大的重的,只能选小的。从这个时候开始,义乌小商品的知名度逐渐形成。

但在特殊的70年代,义乌的商业模式被视为“投机”。被批判“走资本主义道路”。1972年浦江十六人被捕,说是投机分子。为了解决义乌红壤多而肥力不足的矛盾,政府还允许部分农民,经公社生产大队批准,敲出糖换鸡毛作为副业。然后将“三毛”交给供销社做鸡毛掸子出售。

到20世纪70年代末,“糖熊”的队伍已经变得非常庞大。他们不仅收集鸡毛,还从外地工厂回收积压的货物,运回义乌。然后在二三里的街道和义乌的县城摆摊设点,逐渐形成了一个大规模的自由市场,吸引外地商人到义乌批发这些小商品。

真正让义乌小商品市场崛起的,是一个只在义乌任职2年左右的书记。1982年的一天,新上任的县委书记谢高华在理发店时,被一个农妇拦截。她对秘书说,摆摊怎么是资本主义?还不如饿死。如果你同意我,我就做,如果你不同意我。我们吃不饱,就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不摆摊吃什么?作为家长,你应该多支持我们。

‘换鸡毛换糖’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批不下来,打不过?在计划经济时代,就像今天的毒品一样,为什么要拼命卖严控的避孕套?因为这些都是普通人的需求,要找到活路。为什么要违反法律,反对老百姓?在当时的现状下,县委书记谢高华以他们的工作为保障,通过公开讨论推动,在胡庆门一条臭水沟边开办了“厚城镇小百货市场”。从此,义乌第一个小商品市场出现了,这是一个商业传奇的开始。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qqgs/554104.html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7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230秒, 内存占用342.71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