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和股价操纵,两者完全截然不同,不需要论证。前者是管理创新,后者是违法行为。
第一,动机不同。
市值管理的动机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价操纵追求的是股价最大化。操纵股价的动机直接而简单,就是把股价炒得越高越好。即使在操纵过程中,有时也难免会打压股价,但那只是策略,推高和再次推高股价的根本目的不会改变,因为股价推得越高,操纵就越有利可图,操纵者出货就越方便。
第二,主体不同。
市值管理和股价操纵也有本质区别,体现在多个层面。先说实现主体。市值管理的主体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团队,虽然市值管理离不开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参与和支持。根据信托精神,股东将上市公司委托给管理团队,管理团队受他人委托经营公司,进行市值管理。这既是管理团队受托责任的体现,也是管理团队做强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实际举措。操纵股价的主体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或控股股东)。监管层近年来披露的一起股价操纵案,无一例外都与大(控股)股东有关。
第三,属性不同
市值管理是战略工程,股价操纵是临时战术行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市值管理理论》明确指出:“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的战略管理项目,以市值信号为基础,符合市场规律,综合运用多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优化公司的价值创造”。正如原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同志曾公开强调的那样,市值管理“不是短期的、碎片化的行为”。市值管理的战略工程特征如下:长期性,一管几年;一个战略位置的建筑,引领整个公司;既有包括科学论证、审慎决策、长远规划、组织实施等操作程序,也有包括目标、组织、制度、考核、激励等配套机制。
相反,股价操纵是一种临时性的战术行为,纯粹基于“项目”。在采取行动之前启动项目;项目结束了,就没有行动了。股价操纵只是为了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