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直在提倡工匠精神,但技术工人的待遇却迟迟没有改善,导致国内的制造业似乎目前后继无人,很多小工厂招不到人,很多这一行的人纷纷转行。累,脏,穷似乎成了这一行业的标签,培养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人,需要三到五年,高级人才需要十年以上,人才的流失使这一行在失血。
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复兴,优秀的技术工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理应得到全社会的更多重视的工程师、制造工人为什么地位这么低?想想2008年前,那时候的70后们要想进个像样子的工厂,还得托熟人,请客送礼之类的,跟孙子似的。现在呢?反过来了,没有年轻人再想进工厂当工人了,即使老板们给涨工资,给各种福利,制造工人也是现在年轻人择业避之不及的地方。
一大批中小制造业如今世道不好,之所以还能勉强维持,是因为有一批60后、70后的农民工在支撑,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不敢歇,也不敢闹,他们拼命干活的动力是子女绝不再进厂当工人,能够改变家族命运。80、 90一代,依靠着父辈的积累完成了转型,考大学成为了他们一致的目标。干什么不好呢?干什么都比当工人舒服还挣钱多,这是他们一致的看法,计划经济年代当工人的荣光,一去不复返了。
当下,在高呼“知识改变命运”的今天,大家普遍认为,学历就等同于知识,认为只要是个大学生都是人才,而大学毕业后干的工作就是既光鲜又高大上,虽然很多岗位只有三四千元的月薪,但却遭到众多大学生们的哄抢,这就是当下现状。即便是这样,人们仍然乐衷于让子女接受大学教育,也瞧不起学历相对低一点的技工人员。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