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学中有那么一个指数叫做GDP平减指数,关于该指数该怎么释义和计算呢?下面简单说一下该指数的计算方法和实际举例。
GDP平减指数又称GDP缩减指数,是指没有剔除物价变动前的GDP(现价GDP)增长与剔除了物价变动后的GDP(即不变价GDP或实质GDP)长之商(也可是名义GDP与真实GDP之比)。
因为名义GDP的增加可能是由于价格上升,也可能是由于产品数量和服务数量增加,并没有确切的反应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家庭、企业和政府的需求。
实际GDP是用不变价格衡量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表明如果数量变化而价格不变对产出的支出有什么影响。实质上,实际GDP就是名义GDP经过平减,剔出通货膨胀因素。
它的计算基础比CPI更广泛,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务,除消费外,还包括生产资料和资本、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等。因此,这一指数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走向,是对价格水平最宏观测量。
举例来说,我们选取某一年(1996)的物价水平作为基准,如果以96年的物价水平计算2001年的GDP为6万亿美元,而以2001年当年实际的物价水平来计算GDP为9万亿美元,那么平减指数为9/6=15说明96年到2001年平均物价水平上涨了约50%。如果以基年(96年)的物价水平作为基准(100),那么201年GDP的平减指数就变为150了。
经济专家们之所以关注GDP平减指数,还因为与投资相关的价格水平在这一指标中具有更高的权重,例如,我国2004年GDP平减指数上涨5.9%,高出CPI涨幅3个百分点,说明投资价格的上涨远远高于消费价格的上涨。
以上就是关于GDP平减指数的相关内容了,该指数最大长处在于其统计范围包括了所有产品和劳务,因而最适于描述—般价格水平的变动。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