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光刻机一直以其高度的集成化以及复杂的技术而著称,作为中国工业仅有的几个薄弱环节,中国真的像网上所说的那样,不能生产光刻机吗?这篇文章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中国在光刻机方面的起步并不晚,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就开始研发光刻机,1965年中国就有了自己的接触式光刻机,1980年清华大学的光刻机就能做到3微米,和当时世界上最先近的制程差距并不大,甚至现在光刻机界的巨头阿斯麦尔都是1984年才成立的,中国光刻机起步其实早了阿斯麦尔二十多年。
但是为什么会出现现在这种局面呢?首先就是中国对于这个领域的不重视,甚至当时很多人都认为,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放弃了自己掌握光刻机技术这条路。其次阿斯麦尔并不是一单纯某个国家的技术,而是很多国家都参与的,国际合作的产物。很多人说中国人不能自主建造光刻机,何止中国?坦白讲,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立建造出阿斯麦尔最先进制程的光刻机。
那么中国现在还能不能造光刻机呢?答案是,能,而且技术还不算差。和很多人的认知不同,其实大多数的芯片制程要求都没有那么高,所谓的7纳米也罢5纳米也罢,都是类似手机电脑这种,对制程比较敏感的消费电子产品才用的到。很多的低端芯片,用的都是微米级的光刻机,而这种光刻机其实国产早就有了。
甚至纯国产的28纳米光刻机,也在上海微电子所下线了。28纳米是一个分水岭,意味着绝大多数的芯片我们都可以自己制造,就算是手机电脑之类的芯片,28纳米工艺制程也都堪用!而且28纳米可以纯国产化,有了DUE就会有EUV,它的迭代工艺就会是7纳米工艺,到了7纳米这个水平,就不着急了,慢慢发展就是。毕竟摩尔定律也已经逼近了极限,而新一代的半导体工艺还没有出来。
综合以上信息,我国进口的和自己生产的芯片中,制程绝大多数都是28纳米以下的,虽然国产28纳米光刻机还在调试阶段,距离投入芯片生产还有一到两年的时间,而且刚投入生产,良品率也不会高。但是这些都不是问题,只要中国坚持研发投入,早晚能吃下这个世界上最赚钱的行业之一!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