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歌《归嵩山作》赏析

 2023-12-17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归嵩山作》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作品赏析【注解】:1、闲闲:从容貌。2、迢递:远貌。3、且闭关:有闭门谢客意。【韵译】:清沏溪流两岸林木枝茂叶繁,我乘着车马安闲地归隐嵩山。流水有意

《归嵩山作》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作品赏析【注解】:1、闲闲:从容貌。2、迢递:远貌。3、且闭关:有闭门谢客意。

【韵译】:清沏溪流两岸林木枝茂叶繁,我乘着车马安闲地归隐嵩山。流水有意与我同去永不回返,暮鸟有心跟我一起倦飞知还。荒凉的城郭紧挨着古老渡口,夕阳的余辉映着经秋的重山。远远地来到嵩山下安家落户,决心归隐谢绝来客把门闭关。

【评析】:??这首诗是写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颔联写水写鸟,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末联写山之高,点明归隐之高洁和与世隔绝,不问世事的宗旨。写景写情并举,于写景中寄寓深情。层次整齐,景象萧瑟。评析:刘建勋

【简析】:写归隐后的闲居生活,王维是唐代第一等高手。他擅长写景,更善于写情,写恬静的闲适之情。诗中只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两句,就把这种境界写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嵩山,古称中岳,在今河南登封县北。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这里所写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一种安详闲适的心境。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与还承长薄,这两句又由车马去闲闲直接发展而来。这里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1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一是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所以此联也不是泛泛的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的。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这一联运用的还是寓情于景的手法。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迢递是形容山高远的样子,对山势作了简练而又形象的描写。嵩高,即嵩山。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归来,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这时感情又趋向冲淡平和。  整首诗写得很有层次。随着诗人的笔端,既可领略归山途中的景色移换,也可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说明作者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积极向往的一面,也有愤激不平,无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诗人随意写来,不加雕琢,可是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永,不见斧凿的痕迹,却又有精巧蕴藉之妙。沈德潜说:写人情物性,每在有意无意间。方回说:不求工而未尝不工。正道出了这首诗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点。(吴小林)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mingyan/60320.html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2619秒, 内存占用334.93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