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山石门精舍》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探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舍舟理轻策,果然惬所适。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历。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纪游诗,描写游蓝田山石门精舍(佛寺)的经过。作于诗人晚年隐居蓝田山中的辋川别墅时。这首诗一起笔就透出诗人特别轻松、快适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 。傍晚时分,驾着轻舟,任凭晚风吹荡,令人感到惬意。这两句是诗人内心感受的自然流露 。落日山水好,好这个普通而又概括的字面最能表现此时触景而生的丰1感受。这样的景致,这样的情致,自然是 :玩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 。不知不觉间,小船荡到了水的源头。可以想象,一路上胜景有多少,诗人的兴致有多高 。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 。云木秀指石门精舍所在,它遥遥在望 ,叫人感到兴奋。舟行至此似乎到头了,又使人疑惑沿这条水路接近不了它 ,未免令人焦急。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 。谁知水流一转,发现源头未尽,正通向前山。这意外的发现,又叫人多么欣喜。如果说,前面所写是平中见奇 ,这里所写就是曲径通幽了,这就是舟行的无穷乐趣。如果只是平奇而无曲幽,兴趣就不会如此盎然了。果然惬所适与初疑呼应,游山兴趣继续在增强着。到达山寺后见到 :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 。僧众不多,且在松柏下逍遥,环境显得清静而不枯寂;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这里是写僧人日常功课。僧人起早贪黑地参禅、诵经,但在诗人看来,这些方外人生活并不枯燥,自敬其事,自得其乐,精神世界充实得很呢 。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 。一是指这些僧人修行很高 ,佛法感化了牧童;二是说这里和平宁静,几乎与外界不相交通 ,问樵客 是很偶然的事。联系结尾的桃源人,诗中所写似乎有桃花源生活的影子。桃源人避世而居,那里也有忙碌而有秩序的劳动生活 。世事问樵客与桃源人向武陵渔人打听外界情况也相似,这里只是将渔人换成樵客,甚至诗人在这里就是自比樵客(僧众向他打听外事 ),把自己编入桃花源故事中,这又是多么有趣啊。看来深山发现的既是一片净土,又是一片乐土,这叫他更惬意了。最后八句写暝宿和明发。夜晚睡在这里也十分可意:高林笼罩,床席象美玉一般洁净清凉,室内焚燃的是寺中特有的香料,窗外飘来的是野花的清香,浓淡相间,山月初露,辉光摇曳,这又显得多么清幽。早晨离开时他担心再来寻觅此地会迷路,出发之前他又到各处登览了一番,要把这里的山径水道牢牢记住。出发时笑谢桃源人 ,说花红时再来拜访他们。笑谢透出他的满足,也表现与山僧的情谊。花红 又暗示此游正是桃红柳绿的时节 ,前面写山水好、云木秀就有了具体色彩,而又与桃花源联系起来,可见一路是花明柳暗,怪不得游兴是那般高了。全诗二十四句,八句一层,依次写来,妙有步骤 (王文濡语),语句自然清新,而又蕴含着丰1的情味。同代人殷璠在《 河岳英灵集 》中评论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 。还特别例举了这首诗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等句,足见对此诗的爱赏。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