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源于民间歌舞。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灯会社火之中的欢歌劲舞,是黄梅戏活泼的源头。黄梅戏在形成第一个阶段性成果――两小戏、三小戏的进程中,也形成了百余首小曲杂调的“花腔”腔系。花腔从民歌中来,但作用已与民歌不大一样。它已经从田头走上舞
时间:2023-12-25  |  阅读:2
三腔是“彩腔”、“仙腔”、“阴司腔”三种腔体的统称。三腔有许多共同点。首先,三腔在音乐体制上综合了曲牌体和板腔体的因素,呈现出“准板腔体”的状态。三腔各自拥有一个基本腔体,彩腔、仙腔为四句体,它们的字位安排、复句位置、锣鼓的用法都较固定,具有曲牌体的定格之
时间:2023-12-25  |  阅读:2
黄梅戏,中国汉族地方戏曲,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它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多云山,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
时间:2023-12-25  |  阅读:1
黄梅戏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 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解放以
时间:2023-12-25  |  阅读:2
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优美、动听,其唱腔如行云流水,委婉清新、细腻动人,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人民群众的喜爱。黄梅戏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其曲调健康、朴实、明快、优美,表演形式活
时间:2023-12-25  |  阅读:2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明崇贞年间,黄梅知县曾维伦在《黄梅风教论》中就有“十月为乡戏”的记述。清道光九年,在别霁林的《问花水
时间:2023-12-25  |  阅读:1
黄梅戏的表演比京剧的表演要自由得多,但决不是简单得多。京剧等一些古老剧种有较为严格的程式,手段多样,材料丰富,有独特的审美趣味。黄梅戏则更多地接近生活,对于程式――自己的或学来的,都只当是表演时可供选择的材料,决不能死抱着某一形式不放。这一特点使黄梅戏有
时间:2023-12-25  |  阅读:2
声腔的主导作用,是每一个黄梅戏演员都要面对的,都要解决的,都要时时不忘的原则话题。在我的演戏经历中,有这样的体会,一出戏,一个角色,从音乐唱腔着手是最好的入口。这是因为音乐唱腔里负载着人物最准确最深切的感情体验,从唱开始,就是从人物的心情开始,这就为演好
时间:2023-12-25  |  阅读:1
花腔是一个调式丰富的腔系。有典型的五声宫、商、角、徵、羽调式,还有运用偏音的五声性的六声调式等。花腔不同的调式色彩并不导致表情上的巨大反差。无论是大调性质的宫、徵调式,还是属于小调性质的羽、角、商调式,既不用于表现昂扬豪迈之刚烈,也洋用于表现悲戚愁苦之柔
时间:2023-12-25  |  阅读:2
周源源,国家二级演员。周源源毕业于安徽省黄梅戏专科学校,是96安徽省黄梅“黄山杯”大奖赛“十佳”演员、98首届黄梅戏“严凤英奖”大赛银奖及中国戏剧“红梅”奖大赛“大奖”获得者。她嗓音清亮,唱腔优美动听,扮相秀丽大方,表演潇洒自然。曾在舞台剧《天仙配》中饰七仙女
时间:2023-12-25  |  阅读:1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081秒, 内存占用346.24 KB, 访问数据库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