梆子,又名梆板,打击乐器。约在明末清初(十七世纪),随着梆子腔戏曲的兴起而流行。梆子由两根长短不等、粗细不同的实心硬木棒组成。长25厘米的一根为圆柱形,直径4厘米,另一根短而粗的为长方形,长20、宽5-6、厚4厘米。戏曲四大声腔之一,因以硬木梆子击节而得名。一般多
时间:2023-12-25  |  阅读:4
板胡属于中国民乐中的弓弦乐器,琴筒由木料或椰子壳制成,它的发音清脆而响亮,适用于表现热情奔放的曲子。除了独奏外,它也是北方的戏曲(如河北梆子、评剧、豫剧等)的主要伴奏乐器。板胡是伴随着地方戏曲梆子腔的出现,在胡琴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擦奏弦鸣乐器。 它的名称
时间:2023-12-25  |  阅读:1
成兆才,字捷三(又作浩三),清直隶滦州绳各庄(今属河北省滦南县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二十日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一生所整理、改编、创作的剧本多达一百零二个,为创建评剧事业奠定了基础,被称为评剧剧本作者第一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成兆才随
时间:2023-12-25  |  阅读:4
竹笛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回。古人谓“荡涤之声”, 故笛子原名为“涤”,日本至今还保留有“涤笛”,后演变为如今的笛。笛子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
时间:2023-12-25  |  阅读:2
1945年3月出生,河北固安人。谷文月是当代一位卓越的评剧表演艺术家。在她近四十年的评剧生涯中,创造了众多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她曾受教于:喜彩莲、喜彩文、大花玉兰等老师,最终拜新凤霞为师,成为新派继承人的佼佼者之一。她很好地继承了新派的艺术而且发展了
时间:2023-12-25  |  阅读:3
郑桂芳生于1949年,1960年至于1968年在吉林怀德评剧科班学习评剧,1982年拜花淑兰为师。花淑兰花老师向郑桂芳亲授了《谢瑶环》、《牧羊圈》《半把剪刀》《茶瓶计》《杨三姐告状》。郑桂芳天资聪明,勤学苦练,尤其是她的演唱酷似老师花淑兰,被誉为“小花淑兰”“关东一枝花”
时间:2023-12-25  |  阅读:3
冯玉萍,1959年出生。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1973年考入沈阳评剧院,师承评剧表演艺术家韩少云、武功教师李少泉等。1981年正式拜评剧表演艺术家花淑兰为师。1988年首批被评聘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两次荣获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梅花奖。沈阳市青年
时间:2023-12-25  |  阅读:2
刘秀荣是河北省阜城县人,出生于1957年10月。她在17岁时即以《金沙江畔》、《苗岭风雷》、《吕布与貂蝉》蜚声河北舞台。1982拜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为师,1987年月入石家庄市青年评剧团。她主演的新派剧目有:《杨三姐告状》、《乾坤带》、《花为媒》、《三看御妹》等,同时,
时间:2023-12-25  |  阅读:4
新凤霞。新凤霞原名杨淑敏,天津人。1927年生于贫民家庭。六岁从堂姐学京剧,十三岁拜师小五珠,改习评剧,一年后即在《点秋香》,《花为媒》,《杜十娘》等剧中饰主角。新凤霞1949年下半年从天津到北京。在天桥万盛轩演出了《刘巧团圆》,《小二黑结婚》,《祥林嫂》等新戏。
时间:2023-12-25  |  阅读:2
化妆造型是舞台戏剧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使演员改变形象,使之贴近剧中人物,更能给演员自信,使演员同剧中人物拉近距离,由“神”似达到“形”似的效果。以全新的剧中人物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化妆造型在舞台戏剧中的目的化妆是塑造人物外在形象的一种方式,是贴近
时间:2023-12-25  |  阅读:2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076秒, 内存占用345.45 KB, 访问数据库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