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萨雯蚌》又名《朗萨姑娘》、《朗萨雯波》。故事取材于江孜发生的一件真事及一些民间传说。写西藏奴隶王统治时期,美丽的藏族农家姑娘朗萨的不幸遭遇。剧本运用了藏族传统的繁复比兴的文学手法,将成组成套的比喻排列在一起,或写景,或抒情;谚语、民谣、成语、格言信手拈
时间:2023-12-25  |  阅读:1
《龙喜说》是佛本生故事之一,云乘王子是佛陀的一次转生,他悲悯龙的无辜被大鹏鸟的啄食,以自身血肉之躯,供大鹏吞噬,终于感化了大鹏,断除了噬食龙种的习性。雄顿讲师,名多尔杰,是八思巴(vphags pa,l235~l280)的弟子,随侍八思巴在大都弘法,受到都城杂剧的薰染,改
时间:2023-12-25  |  阅读:2
藏京胡是藏族拉弦乐器,仿京胡制作,流行于西藏、四川及云南、青海、甘肃等地,主要用于歌舞和藏剧伴奏。 藏京胡,藏语称“宾旺”、“必汪”。藏族拉弦乐器。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四川及云南、青海、甘肃等地的部分藏族居住地区。 藏京胡主要用于歌舞和藏剧(藏语称堆嘎)伴奏。
时间:2023-12-25  |  阅读:1
7月26日,在英国首都伦敦,中国西藏色达格萨尔王藏剧团的演员表演藏剧《格萨尔王》。7月22日至29日,西藏色达格萨尔王藏剧团进行藏剧《格萨尔王》在英国的首次巡演,主题是“西藏传奇――岭国王格萨尔”。该剧把藏族民歌、舞蹈、圣歌、游戏等传统艺术形式与时尚元素融为一体,
时间:2023-12-25  |  阅读:2
藏戏演出时,一般化妆比较简单,除戴面具外,其他就是一般的粉面与红脂,没有复杂的脸谱。从面具的造型和色调上区别人物性格的善、恶、忠、奸。 藏戏演员的面部化装,一种是把脸谱画在脸上,另一种是戴假面具。面具,藏语称为“巴”,是藏戏艺术独有的面部化装手段。早在吐蕃
时间:2023-12-25  |  阅读:2
藏戏中没有角色行当的分工,戏班中一般只有剧情讲解者、演剧者、喜剧者、祝福者、伴唱伴舞者等,尚未形成完整的行当体制。但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随着大型剧目演出的增多,已逐渐形成各种角色类型,如在艺术发展最为丰富的蓝面具戏中就有十三种。这些角色类型是:男青年角色:
时间:2023-12-25  |  阅读:2
阿玛次仁(va-ma-tshe-ring,1917―1984)著名藏戏表演艺术家。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剧协常务理事、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西藏剧协第一届名誉主席、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委员会主任。10余岁开始在家乡止贡藏戏队学艺,很快成为该队的主要演员,并
时间:2023-12-25  |  阅读:2
藏戏的演出分为三个部分:开场仪式戏“阿若娃”、正戏“雄”和吉祥收尾仪式“扎西”。开场仪式又称“温巴顿”或“甲鲁温巴”,其内容主要是净场祭祀,祈神驱邪,祈求祝福,并介绍剧情。出场人物一般有:甲鲁二人,温巴七人、拉姆七人。传说这三种人物是根据《曲结洛桑》剧中人
时间:2023-12-25  |  阅读:1
门帘式面具:亦称窗帘式面具。面具形制为一块于眼睛部位剪孔(便于透露视线),其它部位绘以图饰的平面布片,表演时悬挂脸面,代以剧中角色面部化妆,这种面具主要表现在海北州门源县珠固寺的华热藏戏(在调查时此面具已失传)。门帘式面具形制虽然简单,但在五官的描绘上,着
时间:2023-12-25  |  阅读:2
藏戏在几百年的表演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式。藏戏的演出,一般是广场戏,少数也有舞台演出形式。演出时,化妆比较简单,除戴面具外,其他就是一般的粉面与红脂,没有复杂的脸谱。乐器也较简单。打击乐只有一鼓一钹,演出时有一人在旁用快板向观众介绍剧情发展情
时间:2023-12-25  |  阅读:1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075秒, 内存占用345.51 KB, 访问数据库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