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长林(1879――1941)蒲剧老艺人,艺名“八百黑”。工大净。临猗县黑石村人。幼年跟戏班学艺,师傅吸毒,无心授艺,吕长林全靠观看师傅演出和刻苦自练成才。出师后又敢于自创戏路,被同行和群众誉为“四好花脸”,即嗓音好、功架好、扮相好、表演好。早年曾搭白老八和万泉
时间:2023-12-25  |  阅读:0
蒲剧须生多用“四子”来表现人物的情绪和性格。“四子”即胡子(髯口)、翅子(帽翅)、鞭子(马鞭)、梢子(甩发)。前辈艺人对这些特技的运用,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总结出一整套特技运用的口诀。胡子的运用有二十字口诀:“推、掠、掳、弹、捻、捋、吹、揉、挡、端、抹、
时间:2023-12-25  |  阅读:1
冯安荣(1912~1951),乳名安娃,艺名筱艳秋,山西省新绛县人。晋南蒲剧界较有声望的男角正旦演员。 “冯派”创始人,在蒲剧界,人们口头称之为“安娃师傅的唱法”。 他是瘦高个,身材很好,长脸,眉清目秀,扮相很漂亮。20世纪中叶活跃在山西、陕西以及西北各地蒲剧舞台。
时间:2023-12-25  |  阅读:1
蒲剧的音乐唱腔属板腔体,腔高板急,慷慨激越。唱腔部分以板式变化为主,另有花腔和杂腔部分。花腔,有十三湾、花腔、二音腔、三倒腔等。这些花腔,除“十三湾”是专戏专用(如《明月珠》彩苹的唱腔)外其他都与慢板、二性腔溶为一体使用,为各种板式的扩展乐句或附加乐句,不
时间:2023-12-25  |  阅读:1
碰铃,古代称星、铃钹。满、蒙古、藏、纳西、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藏语称丁夏。因流传地区的不同,在民间又有碰钟、双星、撞铃、双磬、声声、水水等名称,陕西则称甩子,也有简称为铃的。流行于全国各地。历史悠久,南北朝时(386年―589年)已在我国流传。在敦煌千佛洞的北魏
时间:2023-12-25  |  阅读:1
鼓板,单皮鼓和檀板(一称“牙子”、“木板”、“梆板”)两种乐器的合称。戏曲乐队的指挥乐器。鼓板由鼓师一人掌握(左手挎板,右手持鼓签打鼓,有时放下板,双手持鼓签打鼓)。板多用在锣鼓和唱腔、曲牌的强拍(即板位)上;鼓多用在次强拍和弱拍(即眼位)上,或用在节拍自
时间:2023-12-25  |  阅读:1
小锣又称手锣、京小锣等。圆形,铜制,锣面较小,直径约六寸半,中部稍突起。因锣面较小而得名。中国常见的民族乐器,铜制,圆形,直径约22厘米,中心部稍凸起,不系绳。演奏时用左手指支定锣内缘,右手持一薄木片敲击发声。它的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各具特色,音色明亮 清脆
时间:2023-12-25  |  阅读:1
铙钹是一对金属圆片,中间凸起,各有一条钹巾系在中央,演奏时手持钹巾将两片对击。铙钹的外形、尺寸与声调高低有很多种,管弦乐团多半使用直径35公分的铙钹(在我国京剧中有多种铙钹,最大的直径60公分,最小的直径只有5公分)。 铙钹的基本演奏法是用力对击,但也可以通过微
时间:2023-12-25  |  阅读:1
笛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即中国竹笛,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笛子常在中国民间音乐、戏曲、中国民族乐团、西洋交响乐团和现代音乐中运用,是中国音乐的代表乐器之一。大部分笛子是竹制的,但也有石笛和玉笛。不过,制作笛子的最好原料仍是竹子
时间:2023-12-25  |  阅读:1
梆子,又名梆板,打击乐器。约在明末清初(十七世纪),随着梆子腔戏曲的兴起而流行。梆子由两根长短不等、粗细不同的实心硬木棒组成。长25厘米的一根为圆柱形,直径4厘米,另一根短而粗的为长方形,长20、宽5-6、厚4厘米。戏曲四大声腔之一,因以硬木梆子击节而得名。一般多
时间:2023-12-25  |  阅读:4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2319秒, 内存占用341.46 KB, 访问数据库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