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星(1974―)女,汉,1974年生于甘肃陇西,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现任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易俗社分公司演员,主攻正旦、正小旦。深受著名表演艺术家肖玉玲、王保易、王芷华、张咏华老师的悉心指导。1985年在定西地区艺校学戏;1988年在甘
时间:2023-12-25  |  阅读:3
起源秦腔,是起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
时间:2023-12-25  |  阅读:5
秦腔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剧种之一。它的起源,众说不一,大体有形成于秦代(或先秦),形成于唐代,形成于明代三种说法。明万历年间(1573-1620)抄本《钵中莲》传奇第十四出留用“西秦腔二犯”唱调,是关于案腔声腔的最早记载。该剧是江南无名氏之作,证明已传播到江南。江南远离
时间:2023-12-25  |  阅读:2
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明末无名氏《钵中莲》传奇中使用了[西秦腔二犯]的曲牌,故知其源于甘肃。甘肃古称西秦
时间:2023-12-25  |  阅读:1
古老的秦腔在2005年度的两大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是兰州市成为“中国秦腔发展基地”,二是陕西申报秦腔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由此进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秦腔的历史,在正式的戏曲资料中始终是个谜。在张庚、郭汉城先生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中说:“秦
时间:2023-12-25  |  阅读:7
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明末无名氏《钵中莲》传奇中使用了〔西秦腔二犯〕的曲牌,故知其源于甘肃。甘肃古称西秦
时间:2023-12-25  |  阅读:1
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明末无名氏《钵中莲》传奇中使用了〔西秦腔二犯〕的曲牌,故知其源于甘肃。甘肃古称西秦
时间:2023-12-25  |  阅读:5
秦腔是梆子声腔的鼻祖,属民族最古老的戏曲剧种。曾对山西、河北、北京、安徽、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梆子声腔剧种,产生过重要影响,有的地方剧种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叫秦腔。鲁迅说他家乡的绍剧,就是“秦腔的旁支”。秦腔成熟于明代中
时间:2023-12-25  |  阅读:1
秦腔的角色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共计十三门,又称“十三头网子”。演唱时须生、青衣、老生、老旦、花脸多角重唱,所以也叫做“唱乱弹”。有人赞美秦腔是“繁音激楚,热耳酸心,使人血气为之动荡”,正是出于秦腔表演的特色。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
时间:2023-12-25  |  阅读:6
秦腔唱腔包括“板路”和“彩腔”两部分,每部分均有欢音和苦音之分。苦音腔最能代表秦腔特色,深沉哀婉、慷慨激昂,适合表现悲愤、怀念、凄哀的感情;欢音腔欢乐、明快、刚健、有力,擅长表现喜悦、欢快、爽朗的感情。板路有〔二六板〕、〔慢板〕、〔箭板〕、〔二倒板〕、〔带
时间:2023-12-25  |  阅读:2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074秒, 内存占用341.55 KB, 访问数据库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