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禹卿(1894~1964)滇剧演员,工花旦、青衣。艺名竹八音。云南文山人。16岁拜师学艺,曾随云南商人到10多个省、市经商,悉心观摩其他剧种的演出,吸取其长以丰富滇剧的传统艺术。他的拿手戏,大都经过他整理剧本并设计唱腔、身段。张禹卿还擅操二胡、琵琶等多种乐器,改革了
时间:2023-12-25  |  阅读:3
李廉森二级演员。1934年6月出生,云南昆明人。中共党员。曾任实验剧团团长委兼工会副主席、演员队队长、艺委会副主任、艺术指导等。现已退休。自从事滇剧艺术50余年,代表剧目有《小女婿》、《小二黑结婚》、《望娘滩》、《望夫云》、《打瓜招亲》、《战鄢陵》、《水淹七军》
时间:2023-12-25  |  阅读:3
张禹卿(1894~1964)艺名竹八音,工花旦、青衣。滇剧演员。云南文山人。16岁拜师学艺,曾随云南商人到10多个省、市经商,悉心观摩其他剧种的演出,吸取其长以丰富滇剧的传统艺术。 他的拿手戏,大都经过他整理剧本并设计唱腔、身段。张禹卿还擅操二胡、琵琶等多种乐器,改革
时间:2023-12-25  |  阅读:3
滇剧在云南民间广泛流行,拥有众多玩友、票友。不少文人学士也是滇剧爱好者,由于他们的参与,对滇剧剧本的创作、加工,声腔和表演艺术的提高、改进起了很大的作用。云南原住居民人数最多的白族和彝族,有本主和土主崇拜习俗,各村寨都有本主庙或土主庙,庙内均有戏台。每年春
时间:2023-12-25  |  阅读:3
罗香圃,工花旦、彩旦。云南玉溪人。先学文武小生,14岁登台,演过《白门楼》(饰吕布)等戏。后因倒呛改演花旦、彩旦。扮相俊美,做功细腻,并将早年所学生行的某些表现手段,融入花旦的表演中。 他既能演《坐楼杀惜》的阎惜姣、《拷红》的红娘,也能演《黛玉焚稿》的林黛玉
时间:2023-12-25  |  阅读:3
滇剧是丝弦(源于较早的秦腔)、襄阳(源于汉调襄河派)、胡琴(源于徽调)等声腔于明末至清乾隆年间先后传入云南而逐渐发展形成的,流行于云南九十多个县市的广大地区和四川、贵州的部分地区。滇剧的声腔介绍丝弦腔源于秦腔,在滇戏三种构成因素中是主要的一种,它的唱法有“甜品”
时间:2023-12-25  |  阅读:2
滇剧的表演艺术由于继承和吸收了徽、汉、秦腔等剧种之长,使之具备了丰富扎实的基础。云南是多民族的省份,向有“民族艺术海洋”之称,滇剧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在农村草台演出,吸收了民间多种艺术营养,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和乡土特色。不少名艺人都有自己的绝招,如李少白饰《
时间:2023-12-25  |  阅读:3
滇剧是戏曲剧种。滇剧包括丝弦、襄阳、胡琴等3种声腔和部分杂调于明末至清乾隆年间先后传入云南而逐渐发展形成的,逐渐吸收当地民间艺术,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地方剧种。滇剧的丝弦、胡琴、襄阳三大声腔和一些杂调,都来源于省外传人的戏曲声腔:丝弦源于秦腔,胡琴源于由腔演
时间:2023-12-25  |  阅读:2
昆明市宜良县滇剧演出的年代较早。据《曲靖地区戏曲志》记载,清末民初,宜良县就有陈维纯组建的滇剧班子,主要演折子戏,也演出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条纲戏。由于演出活动较频繁,就在当地培养了一大批滇剧艺人。1953年,宜良成立了“协兴滇剧社”,把一些分散在民间的滇剧艺人
时间:2023-12-25  |  阅读:3
滇剧是丝弦(源于较早的秦腔)、襄阳(源于汉调襄河派)、胡琴(源于徽调)等声腔于明末至清乾隆年间先后传入云南而逐渐发展形成的,流行于云南九十多个县市的广大地区和四川、贵州的部分地区。滇剧的发展历史滇剧脸谱已经历了清代、辛亥革命时期、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几个阶段
时间:2023-12-25  |  阅读:6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2987秒, 内存占用345.23 KB, 访问数据库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