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剧,即湖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
时间:2023-12-25  |  阅读:3
为南戏新编系列剧目之一;在内容与形式上都作了较大的变动;又名《王瑞兰》、《幽闺记》;故事源自关汉卿的《闺怨佳人拜月亭》杂剧;评剧由刘鸿儒移植于湘剧版本;此剧目为著名表演艺术家李忆兰、小花玉兰的代表剧目。 某朝,外患战乱,逼近中都,中都百姓纷纷向南逃避。王尚
时间:2023-12-25  |  阅读:3
京胡,又称胡琴。拉弦乐器。 京胡是中国的传统拉弦乐器,18世纪末,随着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形成,在拉弦乐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京胡于清乾隆年间在胡琴基础上改制而成,因主要用于京剧伴奏而得其名。 京胡:原
时间:2023-12-25  |  阅读:4
京二胡,拉弦乐器。京二胡是中国的传统拉弦乐器,18世纪末,随着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形成,在拉弦乐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京二胡和民乐的二胡区别在于:琴筒比较小,音色和民乐二胡颇有差异,演奏技术和手法比较
时间:2023-12-25  |  阅读:2
唢呐,又名喇叭,小唢呐称海笛。唢呐,在木制的锥形管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的上端装有细铜管,铜管上端套有双簧的苇哨,木管上端有一铜质的碗状扩音器。唢呐虽有八孔,但第七孔音与筒音超吹音相同,第八孔音与第一孔音超吹音相同。唢呐,英文名称souna,是中国民族吹管乐
时间:2023-12-25  |  阅读:3
湘剧的伴奏乐队,传统上称为“文武六场”。武场四人,击打鼓板、铙钹、大锣和小锣;文场二人,操弄二胡、月琴,兼吹竹笛、唢呐,统由司鼓指挥。建国后,文武场面均有增加。弹腔以京胡(取代传统的二胡)、京二胡和月琴为主,称为“三六件”。平板由竹笛主奏。高腔试用管弦伴奏
时间:2023-12-25  |  阅读:1
板鼓板鼓,打击乐器。又名单皮、班鼓。唐代清乐中使用的“节鼓”可能是其前身。在民间流传历史久远。《清朝续文献通考》载:“班鼓,又名搭鼓,音嚼急,为各器之领袖,击法甚不易”。是中国戏曲乐队中的指挥乐器。板鼓,因常与拍板由一人兼奏而得名。又称单皮(一面蒙皮)、班
时间:2023-12-25  |  阅读:1
衡阳湘剧的传统剧目十分丰富,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历经衍变和消长,至今记录在册的仍有613出。从不同剧目所用的不同声腔来划分,有昆腔戏41个,高腔戏97个,高昆腔间唱戏47个,弹腔戏418个,杂腔小调戏10个。从剧目的长短来划分,则有连台本戏6个,整本戏113个,散折戏465
时间:2023-12-25  |  阅读:1
湘剧传统剧目中有清代王船山创作的《龙舟会》和杨恩寿创作的《坦园六种曲》,其中《桂枝香》、《再来人》两出为清代剧评家吴梅所推崇;《桃花源》、《麻滩驿》、《理灵坡》三出取材于湖南地方的历史和民间传说,都有一定的社会影响。辛亥革命和抗战时期也涌现出众多广受欢迎的
时间:2023-12-25  |  阅读:1
湘剧的剧目丰富。大小剧目达1155个。其中高、乱声腔的剧目占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湘剧的传统剧目,不少出自宋末南戏、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也有少数系艺人创作和改编的剧目。高腔的“四大连台”和“六大记”,是演出时间最早,保留时间最长的代表性剧目。“四大连台”为《封神传
时间:2023-12-25  |  阅读:1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084秒, 内存占用345.49 KB, 访问数据库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