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剧演员搽腮红很有讲究,得先搽朱红,再搽大红,如果直接搽大红,整个脸部会偏暗,甚至会出现“乌青”现象。演员在台上讲究的是“精、气、神”,尤其是花旦演员。所以化装时,花旦演员常要戴上网巾,网巾可以起到保护头发、提眉勒眼的作用,让观众感觉其眼睛特别有神。 婺剧
时间:2023-12-25  |  阅读:6
明清以来,金华一带是盐、丝入赣和漆、瓷入浙的商业贸易地区,加之物产丰饶,故历来是各种戏曲争胜斗奇之地。 明中叶流行的义乌腔形成于金华府(治今浙江金华)属义乌县。明末的高腔、昆腔,清初的乱弹腔,清中叶的徽戏,均曾在金华流行。
时间:2023-12-25  |  阅读:7
婺剧源于明朝中叶,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婺剧剧目丰富,传统深厚,特色浓郁,影响深广,有徽戏“活化石”之称。200年前,四大徽班进京,融二黄、西皮、昆、秦诸腔之长,衍变成了京剧。 徽戏自身反日益衰弱,甚至连其发祥地安徽,也因受到京剧倒流的影响而逐渐消失。婺剧则是
时间:2023-12-25  |  阅读:4
婺剧音乐发展的历史,除了声腔从曲牌体衍变为半曲牌半板腔体,以至板腔体外,在乐器锣鼓、器乐曲等方面也均有发展。婺剧高腔从简单的鼓板、小锣的伴奏发展成管弦乐伴奏。 婺剧乱弹、徽戏、滩簧 、时调从五个人的乐队,发展到十四、五个人。乐器除了相互吸收外,也不断地增加
时间:2023-12-25  |  阅读:4
婺剧源于明朝中叶,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婺剧剧目丰富,传统深厚,特色浓郁,影响深广,有徽戏“活化石”之称。200年前,四大徽班进京,融二黄、西皮、昆、秦诸腔之长,衍变成了京剧。徽戏自身反日益衰弱,甚至连其发祥地安徽,也因受到京剧倒流的影响而逐渐消失。婺剧则是
时间:2023-12-25  |  阅读:6
婺剧在旧社会的摧残下,艺人流离失所,解放初仅在金华地区留下少数班社。解放后,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婺剧获得新生。1953年,浙江省文化局以民办公助的形式,成立了金华专区婺剧实验团和浙江婺剧实验剧团,1954年决定兴办浙江省婺剧团。接着,全区大部分县相继成立婺
时间:2023-12-25  |  阅读:2
婺剧,流行于浙江金华一带的地方剧种,又名“金华戏”。它是一个多声腔剧种。其声腔由高腔、昆曲、滩簧、徽调等组成,各有其剧目及表演特色。剧目有《僧尼会》、《牡丹对课》、《断桥》等。
时间:2023-12-25  |  阅读:1
金华婺剧,发源于浙江金华,是金华最古老的戏曲。她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当地的人们有的叫她为农村戏,俗称金华戏,是浙江省第二大剧种,因金华历史上素称婺州而得名。她拥有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大声。婺剧在金华这个拥有浓厚艺术文化的城市,迄今已有400多
时间:2023-12-25  |  阅读:3
婺剧班社按其所唱声腔的类别,有三合班、两合半、乱弹班和徽班等组织形式。三合班,必须能演唱高腔、昆腔、乱弹各18本。唱西安高腔的称衢州三合,常以“文锦”二字作班名;唱西吴高腔的称金华三合,常以“品玉”作班名;唱侯阳高腔的称东阳三合,常以“紫云”作班名。两合半,
时间:2023-12-25  |  阅读:2
婺剧的角色行当,过去称为“十三顶半网巾”,即四白面:小生、老生(正生)、老外、副末;四花面:大花面(净)、二花面(副净)、三花面(丑)、四花面(武净);五旦堂:花旦、正旦、作旦、老旦、武小旦,此为十三行。外加“三箱”(管砌末,兼演神仙、老虎、狗)兼杂脚,为
时间:2023-12-25  |  阅读:5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2399秒, 内存占用345.35 KB, 访问数据库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