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各族人民在共同的大节里,或在各自的小节中,虽庆祝方式有异,传统习俗不同,然亲人家族、亲戚朋友、同事邻里间,互相走串拜年,彼此祝贺幸福,这是不约而同的。虽语言不一,文字有异,然千百年间的文化交流与思想融会,使得五十六个民族在节日的祝词贺语方面,具有着共同
时间:2023-12-25  |  阅读:2
乱弹在台湾俗称“大戏”或“北管乱弹”,闽南语称“乱谈”。乱弹传入台湾有200多年历史,它文辞通俗,声韵自由,服装华丽,大锣、大鼓场面热闹,而且唱腔繁多,包含有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调等,可谓集诸腔之大成。乱弹戏
时间:2023-12-25  |  阅读:3
在我国的贵州、云南苗族、布依族等民族聚集的地区,人们都很擅长蜡染,这对他们来说是最平常的事情了。蜡染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扎染、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蜡染的具体工艺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浸染去蜡,
时间:2023-12-25  |  阅读:2
过去,在南通地区,随时随地都能够听到歌声,长有长调,短有短曲,各行各业各种营生,都有相应的山歌号子,如车水号子、打麦号子、迎亲号子、打夯号子、行船号子、搬运号子、造屋号子、椎车号子、削草号子乃至拾粪号子等。南通地方的山歌号子之所以能够这么多,是有其历史原因
时间:2023-12-25  |  阅读:2
在宋代,杂技是非常受欢迎的表演项目,当事人称:“伎巧则惊人耳目。”咱们现在能看到的杂技节目基本那时候都能看到,甚至可能更加精益求精。“走索”、“高缰”就是走钢丝,那时候就是在两根高高的杆子上绑一条绳索,然后耍走索的艺人在上面翻
时间:2023-12-25  |  阅读:2
在中国,皮影戏也称“灯影戏”、“土影戏”;在土耳其,被称“卡拉格兹戏”。皮影是广大群众极为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皮影的制作在河北唐山、滦县及陕西乾县等地比较普遍。陕西皮影还分成西路和东路,造型风格上各有不同。皮影戏在我国起源很早
时间:2023-12-25  |  阅读:3
在山西省阳泉市境内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迓鼓。迓鼓,因鼓而名,但它不仅仅表现民间锣鼓艺术,还与舞蹈、音乐、说唱紧密融合,是一项古老的综合艺术品种。据宋代彭乘《续墨客挥犀》卷二十记载:“王子醇(通远军使)初平熙河,边陲宁静,讲武之暇
时间:2023-12-25  |  阅读:3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077秒, 内存占用344.88 KB, 访问数据库11次